2025年3月25日至30日,第六届青年行星论坛在安徽屯溪隆重召开。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承办,旨在为青年行星科学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,探讨行星科学前沿问题,助力我国行星探测事业的发展。论坛汇聚了国内外众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,现场气氛热烈,讨论深入,分为大会报告和分会报告两种形式。
我组博士生柯天、硕士生曾佳怡、本科生王哲参加了此次大会,与专家学者进行了密切交流。博士生柯天在主题一行星地质与化学的分会报告上作题为《基于高光谱遥感的火星矿物探测: 从探测方法到精细制图》的报告,硕士生曾佳怡在主题五行星遥感与实验模拟的分会报告上作题为《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月球矿物探测方法》的报告,本科生王哲在主题五行星遥感与实验模拟的分会报告上作题为《多模态火星矿物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》的报告,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密切交流。
本次大会共设有16个分会场,共收集论文摘要500余篇,聚焦行星地质与化学、行星内部物理与动力学、太阳与行星空间环境、行星大气海洋和生物、行星遥感及实验模拟、地月系统形成及演化、重大航天探测任务及载荷研制、行星防御及资源利用、系外行星、行星科学教育与科普、行星研究多学科交叉等16个专题。赵国春院士、吴福元院士、侯増谦院士、崔峻教授、秦礼萍教授分别为大会开幕式分别作题为《为何类地行星仅地球有大陆》《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与展望》《火星探测科学目标与潜在生命探寻》《电离层化学:撬动行星宜居天平的神秘杠杆》《小行星—太阳系的“化石”》的大会特邀报告。潘永信院士作题为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进展》的荣誉报告。
RSIDEA始终致力于为优秀的本硕博同学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,支持大家积极参与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。通过这一机会,学生不仅能够展示研究成果、拓展学术视野,还能与业内专家深入交流,激发创新思维,助力学术成长。
供稿:柯天
排版:柯天
审核:刘寅贺、吴娇
|